第二百四十一章 五年基建计划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wx.net

    道,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管控,无论是政令,还是军队调动,都不会因为天气而拖延。

    解缙、郑赐等人看着黄子澄,默不作声,他们也看明白了,这混凝土路成本是高,但作用不容忽视,从大局来看,这笔投入绝对值得。

    黄子澄看向朱允炆,行礼道:“臣只问一句,这混凝土道路可用多少年?”

    朱允炆知道黄子澄已有了选择,便认真回道:“按照朕的估算,三十年没问题,若认真维护、修补,五十年还是可以坚持。”

    大明的混凝土路,绝没有超载的可能,最重不过是马匹拉点货,偶尔跑跑重骑兵、运转下火炮,在这么理想的状态下,混凝土路外力损伤的可能微乎可微。

    用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黄子澄听闻朱允炆的回答,肃然道:“混凝土路当大行其道,户部愿每年拿出百万银两,以资新路。”

    朱允炆嘴角含笑,道:“黄爱卿,朕修路,可不止是为了修路。”

    “臣知晓,皇上还考虑了运兵问题。”

    黄子澄回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走吧,我们回宫,具体谋划下。”

    武英殿。

    朱允炆展开了一幅大明舆图,指了指北平方向,道:“朕真正想要打通的是这一条路线,由京师出发,一路北上,经凤阳、徐州、开封、济南、真定至北平。以北平为中心,向西打通大同、太原、延安、兰州,向东打通广宁、大宁与辽东等地。”

    “边防重镇,皆应以混凝土道路相连,无论雨雪,皆可快速支援,以增边防之力。寻常时,物资转运也较为轻松,一旦遭遇固守战,不至粮草绝尽。”

    解缙看着朱允炆雄伟的修路蓝图,不由问道:“皇上,既重北地,为何先期修筑的是京师至苏杭两地的道路,直接向北修筑,岂不是更为稳妥?”

    黄子澄等人也是看着朱允炆,带着同样的疑惑。

    皇上修筑混凝土道路,似乎更看重军事部署与边防,既如此,那就应该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全面向北铺筑混凝土道路才是。

    向南是苏杭,那两地所面临的威胁,只是海上倭寇,可倭寇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跑到杭州城去吧,向南修路,是不是南辕北辙了?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说道:“混凝土道路是一件新鲜之物,修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些问题,我们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也需要培养出更多混凝土施工人员,民间谚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后续有了人手、经验,完全可以多点开花,各地同时动工。”

    “朕拟出了一个五年基建规划,希望朝廷可以在五年时间内,完成京师至苏杭,京师至北平的混凝土道路修筑。”

    “五年?!”

    解缙、黄子澄等人脸色一变,这个规划可以说近乎疯狂。

    抛开京师至苏杭那些路,只京师至北平便足足有两千余里,还需要串联起各大重城,至少也有两千五百里。

    平均下来,一年就要修筑五百里,具体到每天,便需要一里多路。

    除去

    不适合施工的天气,寻常施工时,每日至少要铺筑近两里路,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又需要多少财力作为支撑?

    “皇上,此规划有些不妥,以臣之见,可延至七年乃至十年。”

    郑赐身为工部尚书,知道一旦大规模施工,必动用不少劳力,成百上千的人一起作业没多少问题,可若是监工过于追求速度,让百姓日夜劳役,激起民变,那问题就大了。

    进度,不可过于苛责。

    朱允炆知晓这一点,但也清楚时间不等人,五年之内修路到北平,是有些夸张,但朱允炆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五年规划,而是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

    大明并不缺人手,基本的施工材料,全国各地都有。

    人有,材料有,又是朝廷主导,还是遍地开花,沿途城镇同时动工,哪怕是一年干两百天,一年也能修出五百里道路来。

    大明不是后世的建设企业,几十个工人包一条路,开着机器,几个月就给修好了,虽然大明没有机械便利,但却有人海战术,集数万人之力,修几条路还是没问题的。

    “五年基建规划,不可更改,具体如何管控工期,朕会拟写一份章程。其实,修筑混凝土道路,朕还有另外两层考虑。”

    朱允炆坐了下来,示意解缙等人坐下。

    “皇上,除边防、运输之便,臣等实想不出还有其他考量。”

    郑赐直言道。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领工部,想不出那么多也属正常。朕所虑还有二,其一,便是百姓就业问题。”

    “皇上,何为就业?”

    解缙皱眉问道。

    朱允炆看了一眼迷惑的众人,想了想,貌似就业是后世词汇,便解释道:“就,即也;业,生计。就业之意,便是从事生计之事,以养家人。”

    “原来如此。”

    解缙点了点头,了然道:“百姓有了生计,便有所得,朝廷虽耗费了银两,但银两流入了百姓手中,百姓又会花钱买百物,到时商业繁盛,朝廷税也会增长。皇上是想以修筑道路,以促百姓殷富,增百商之利?”

    “解爱卿所言极是。”

    朱允炆赞赏过解缙,将目光看向黄子澄,道:“虽然户部会耗费不少银两,但从长期看,朝廷会通过商税、农税,收回这些银两。”

    黄子澄放松下来,长远看,眼下的投入并算不得亏本。

    “那皇上第二层考虑是?”

    黄子澄期待地问道。

    朱允炆嘴角的笑意缓缓收起,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寺院、道观、士绅、藩王,凭其财力,大肆购置田产,遏田产兼并国策俨成虚设。百姓售卖其田,虽得眼下巨利,然于未来而言,其失去了立身之本,不出三年,大明便会多一批佃农,这是朕不想看到的。”

    “可朝廷又能如何?严令禁止他们购置田产?寺院、道观的田产还说,朕可以下令,让其预留部分田产,其他田产分给百姓,可士绅田产、藩王田产又如何处置?他们合法购买田产,朝廷总不能强取豪夺,勒令不许吧?”

    而无论是官道还是地方道路,皆是泥土路,一遇雨天、雪天,道路便不再通畅,政令难传,驿使难行,民商难行,军队更难调动。

    这混凝土路,改变的不止是一条路,还有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对地方的管制力,若地方有问题,朝廷凭借如此便利之

    顾三审了然,安排人通知下去。

    黄子澄、郑赐等人转身看去,只见不远处出现了四十重骑兵,披挂齐备,气势浑雄地走了过来。

    二十重骑兵走泥泞之路,时不时马匹会弯下马腿,若不是骑兵驭术精良,加上速度偏慢,说不得马匹便会摔倒。

    而反观混凝土路,火炮运走轻松,走过之后,甚至连一个痕迹都没有留下。

    黄子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虽只是领户部,但也清楚道路通畅的重要性。

    朝廷政令通达需要道路,驿使传报需要道路,民众与商人需要道路,军队调动也需要道路!

    黄子澄、郑赐等人随朱允炆走上了混凝土路面,郑赐用力踩了踩,惊讶地说道:“这路面好平整,竟没有半点坑洼。”

    黄子澄弯身,用手触摸着路面,赞同道:“确实整洁,甚至有些光滑。不过……”

    只凭着光滑、平整,是不可能说服户部拨款混凝土道路。

    而另外二十重骑兵踏在混凝土路面之上,踏踏之声悦耳,整齐,没有半分凌乱,若不是混凝土路尚短,说不得可以飞马而出。

    兵仗局的人推来了四门沉重的火炮,两门火炮陷在了泥坑之中,几个人吆喝着,用力推才走出一段路,回望一看,道路之上多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后续再想行人或走火炮,更为困难。

    黄子澄对比着土路与混凝土路,优劣一看便知,只是黄子澄依旧摇头道;“皇上,虽然官道遇雨时会有些难走,但耗费如此巨大,修筑这混凝土路,臣依旧认为不妥。”

    朱允炆看着黄子澄,叹了一口气,道:“看来爱卿是不想出这笔钱了,也罢,顾三审。”

    朱允炆微微点头,侧身对黄子澄、郑赐、解缙等人说道:“既如此,那就看看朕为什么要修混凝土路吧。”

    几个民夫上前,将最初一段混凝土道路上的草席子取了下来,打扫了一番,显露出了清洁的路面。

    “皇上,这路面中间偏高吗?”

    解缙见泼的水都向两侧流去,中间几无积水,不由问道。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很小的坡度,走在上面不会察知。黄尚书,左右对比一番,你认为如何?”

    朱允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顾三审点了点头,顾三审便安排人将取来的水向混凝土路面上泼,黄子澄、郑赐等人不得不退至一旁。

    水顺着力道,流淌向另一侧土路之上,土路逐渐出现了水汪,道路也变得泥泞起来,反观混凝土路,除了湿润一点之外,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都没有积留多少水。

    路与路,是不同的。

    朱允炆招手,对走过来的顾三审问道:“可都准备妥当了?”

    顾三审肃然道:“已准备妥当。”

阅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wx.net)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