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闻新知圣贤笑,孟七开嗓震宋三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那孟七应道“回大老爷,小的嗓子厚,声音大些,所以才叫铁喉。”

    宋三点了点头,笑道“那我唱一句,你跟着我学,把嗓子放开唱我听听。”

    “是。”孟七忙答应道“小的一定尽力。”

    “咳咳。”宋三清了清嗓子,唱了一句京剧《锁五龙》中,单雄信的闷帘导板“号令一声绑帐外”,他本来就是花脸的底子,嗓子又好,这一句曲调又新奇,一唱完,众人也是暗暗赞叹,心道“虽不知他唱的什么,可真真的有种痛快的感觉。”(你们如果看到此处,我建议你们真的应该看看《锁五龙》,里面塑造的单雄信,把整个隋唐都比小了。)

    “号令……一声……绑帐外……”他们这边正赞叹,却听那孟七已经开口了。

    他们这些人都是吃这碗饭的,宋三唱完孟七就把曲调搞明白了,想了想,便学着唱了出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宋三听他一张嘴,就知道票友永远是票友,专业永远是专业。

    全场在孟七唱完后,都鸦雀无声。那些认识孟七的人也纷纷大惊,这孟七的嗓子,平日里唱曲儿并不算好听,甚至有些聒噪,只能勉强唱些金戈铁马的故事。但今天这调子,似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方才听宋三唱,他们已经觉得痛快,可是再听孟七张嘴,他们才发现宋三那一句听不得了。

    宋三突然觉得头上落下什么东西,退后一步,抬头看时,却讶然的发现,孟七这一嗓子,竟然把房梁上的尘土给震下来了。

    “这是传说中,那位惊才绝艳的金三爷才有的本事呀!”宋三方才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去,金少山?”其实宋三唱的是裘派,不是金派,这个孟三自然也跟着学的裘派的唱法。

    “好,好。”宋三大声叫好,这是以一个纯粹的戏迷的身份叫的。他一脸欢喜的上前拍了拍孟七肩膀道“以后你就是他们之间的头儿了。”

    孟七脸色大喜,忙拱手拜道“谢大人,谢大人。”

    宋三笑道“孟铁喉不好听,我给你个艺名,叫……孟广禄吧。”

    “啥?”孟七一脸纳闷儿,却不敢问出来,但是吕西星可不在乎,疑惑道“三郎,这……孟广禄,又是什么典故?”

    宋三“哈哈”一乐道“没典故,是我偶像。”

    “……”众人一阵无语,吕西星和梁老爷子对视一眼。梁老爷子低声问道“道长,他这事儿……是靠谱的吧?”

    吕西星看了宋三一眼,点头道“应该……是吧?”

    宋三却不理他们,只是一脸赞叹的看着孟广禄道“真是条好嗓子,惊才绝艳呀!”随即又冲其他人道“孟……广禄,以后就是你们的头儿。你们这些人,日后每一个人都会收徒弟,很多徒弟。你们是宗师,是开创者,日后你们还会自己挑班,只要你们好好学,这一天绝对不会太久,至少比你们想象中,要来的快的多。”

    “你们!”宋三又开始了豪情万丈的状态,他高声道“你们必将光耀这整个时代。”

    这一次,有一个人开始相信他的话了——那个以前的孟七,现在的孟广禄。

    他隐隐觉得,属于他们的时代,开始了。

    而他们谁都不知道,就在那神秘的文脉之中,一众圣贤也在震惊着。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喜极而泣的优孟,心中终于知道这个家伙,凭什么能和他们站在一起了。

    优孟心中也在想“原来……我当年的那些玩意儿,是表演……”

    “恭喜。”所有圣贤都朝着优孟行礼。优孟知道,这次行礼不一样了,虽然他们原来见了自己也会行礼,但他知道,这帮子人,打心眼儿里就没有一个看的起他的。

    “哈哈……”优孟笑了,仰天大笑。所有圣贤也随着大笑起来,笑声回荡整个文脉。这是对于一件新奇事物产生了解的喜悦,是对获得新的知识的喜悦,是对道的喜悦。

    老圣也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的笑了,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他欢喜的话,那一定是学到了新的东西。

    其实宋三搞戏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让从没有见过戏剧的老子、孔子、墨子……等等先贤,都看看戏剧。这是一个读书人的追求,无关任何利益。

    既然他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呢?

    他看着吕西星亲手写下“宋吕社”三个大字,递给梁老爷子,让梁老爷子去找人做牌匾的时候,就想“这个名字,很快就要名扬天下了。”

    “很快!”他扬起头,看着天上的白云飘动,然后笑了。他想看的不是天上的白云,而是文脉中的,那些圣贤。

    他喃喃自语的说道“你们……应该笑了吧?”

    按照后世理学家的观点就是——败坏伦理纲常。

    “孟铁喉?”宋三笑道“怎么个铁喉?”

    这不需要用什么理论来证明,因为事实就是,京剧战胜了昆曲,就像昆曲在整体等级上,压倒了元杂剧一样。这一切是进步的,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退步。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上京剧,是因为剧本。元杂剧的剧本,给昆曲提供了大量的故事基础,而昆曲和各种地方戏,也给京剧提供了大量的剧本基础。先搞昆曲,就是要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参与到剧本创作之中。

    当然首先是要这帮子人懂戏才行,而且有时候懂戏却也未必写的出好剧本,比如民国某位大文豪,给白玉霜写的关于潘金莲的剧本,简直就是狗屎。这种狗屎一样的东西,居然到现在都有人说是经典,简直可笑至极。

    情知电影和现实有差距,宋三才不纠结这个问题,却又想到“不知这些人水准如何?”他看过几眼这个时代的杂剧,但并不了解这些伶人的真实水平,便冲着一个较为显眼的光头道“你,你叫什么?”

    那光头拱手行礼道“小的孟七。他们叫小的孟铁喉。”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极少有人会留一个光头,也只有伶人为了演戏,才会这么干,而且不单单是头发的问题,比如两父子在台上演一对夫妻,或者两兄弟在台上演一对父子,都是常事,这也是历史上伶人地位普遍不高的原因。

    如果放在昆曲,别说后退两步,就是一个眼神的方向错了,都会被懂行的人骂死。至于元杂剧,宋三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曲调,什么样的形式去表演的。这个世界上,也再不会有人知道了。

    所以余秋雨先生有一个观点,宋三倒是完全认同的——把昆曲保护起来,就像是放在博物馆中一样保护起来,不为了复兴,不为了演出,仅仅只是让后来人知道,这个曾经世界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剧种,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需要去继承它,只要知道它就够了。一切对于戏剧艺术的强行起复,都是没有必要的,戏剧有自己的生命力,一旦耗尽了,便就应该躺在博物馆里。戏剧的改革也从来没有定势,决定这一点的不是某个人的某种观点,而是时代。

    宋三本人当然有的是剧本,好的坏的他都知道不少,但在他想来,他的剧本终究属于那个不会再出现的元代,他想让这个时代的人,拥有自己的东西。他相信这个时代顶级文人的水平,绝不在关汉卿之下,他们只需要一个契机。

    可是,宋三面对这些一脸茫然、诧异的伶人,还有吕西星和梁老爷子看疯子一样的眼神,心中却无奈苦笑,暗道“不对呀,这种演讲过后,这些人不是应该一脸打了鸡血的表情,信心大增才对吗?电影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

    道冲,一切都在向前走。昆曲比的上京剧么?

    后世有很多人,甚至是戏剧学者,都坚定的认为,昆曲的等级要比京剧高,宋三并不认同,他认为加入了更灵活表演体系的京剧,才真正具备一个完全成熟剧种的一切特点。所以京剧的整体等级,高于昆曲和元杂剧。元杂剧和昆曲只是在剧本等级上,高于京剧。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中,有一个梅兰芳的名字,但这种说法却是不对的。这仅仅是因为,外国人不知道周信芳、不知道荀慧生、不知道金少山……关于梅派的表演体系,真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以梅兰芳、周信芳等人为代表的,一整个时代的中国戏剧艺术家,所共同建立的戏剧表演体系。”

    京剧当然也重视声腔,但是京剧的声腔是为了表演服务的。比如,周信芳如果哪天突然把自己常用的甩腔的节奏改了,很可能仅仅是因为他加入了一个倒退两步的动作。

    这是文人话语权最少的时代,最不尊重文化的时代,即便是以元朝暴政,也未曾有过这样的时代。

    中国的戏剧,为什么非要只是传统戏剧呢?他们就没有想过,传统戏剧衰落了,是不是因为电影的戏剧整体等级更高呢?

    对一个艺术形式来说,死亡未必是羞辱,而是一种光辉的荣耀。

    昆曲的时代结束了,京剧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还会有新的东西诞生,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都是我们新的演剧形式。那些要把京剧等戏曲从坟墓里挖出来的人,永远不明白,在很多年后,我们的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也会被后人称作和京剧一样伟大。

    谢晋的《芙蓉镇》,为什么不可以是几百年后的《牡丹亭》呢?宋三一直认为,谢晋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大成者,就像是谭鑫培之于京剧,可惜他不能亲手开创另一个文化的盛世了,在他活着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给文人的话语权太少了,在他死后,仍然没有改变。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戏剧的改良应该从音乐曲调入手,这一点宋三绝不敢苟同。

    宋三认为,余秋雨先生说这一点的根据,是昆曲凭着声腔的改良战胜了元杂剧,可他忽略了一点,京剧战胜昆曲,凭借的却不是声腔,是表演。

    正是因为京剧的特性,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不断的有伟大的演员出现,而正是因为这些演员,京剧才到现在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

阅读文惊海内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