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古平县中繁星落,众人共话甲骨文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wx.org

    “相公说什么?”菲儿愣了愣,问道“什么大幸?”

    宋三笑着摇了摇头,旁边的高圆儿,却红着脸,偷偷的笑了,她懂宋三。

    “大哥!”孙琦却跑过来,身后跟着高义。

    古平县的人口不算多,即便在这个夜晚都出动了,大街上也不显得拥挤。但,热闹的程度,却刚刚好。

    “大哥,那边有个灯谜,你来看看。”高义一把拉着宋三的衣袖,往那边猜灯谜的摊位上扯。孙琦也在身后推着他,生怕他走的慢了。

    宋三无奈的打断了自己的思绪,跟着两人走过去,道“什么灯谜,如此激动?”

    高义伸手一指最高处一个灯笼道“大哥你看,那是今日最难的题目,答出来给一整套的蒙祖笔。”

    蒙恬世家的后人,亲手制作的笔,才叫蒙祖笔。这里送的,当然不可能直系后人造的笔,而是蒙家作坊量产的普通蒙祖笔。宋三看去,在灯笼下方的桌子上,有用长长锦盒装载的一套毛笔。从最小的描线笔,到最大的大抓,一共有十几支的样子,虽然不是精品,但买来也要五六百两银子。作为灯谜的礼物,着实不算便宜了。

    宋三虽然有司马同文等人送的冰砚这些贵重的礼物,但是却没什么钱,要让他自己买,怕几年也买不起。

    “这里的灯谜,都这么难的吗?”宋三也愣了,他以前接触的灯谜,都是一句话答一个字,或者成语、俗语。难一点儿的出个上联对下联。可这里的灯谜却花样繁多,有出一句圣贤的话,要求找另一个圣贤的话对应,也有给出格律让你写一首诗词,甚至还有不少冷门的典故。

    比如有道题是,孔圣去对老圣问礼的时候,乘坐八匹马拉的车,违背了他当时身份应该有的礼仪,那么请问,那八匹马是什么颜色的?

    这种题目宋三是完全答不出来的,不过就是有高人能答出来,他这一会儿就看到有几个文人答出了题目,拿走了奖品。当然关于马匹颜色这样的问题,还并没有人回答。

    高义他们所说的,并不是这一道孔圣问礼的题目,比起他们所说的题目,这个问题实在简单很多。至少你知道题目在问什么。

    摊位的老板是古平县一个老文人,每年中秋都会在这里摆摊位,这道题挂了许多年,那套蒙祖笔也放了许多年。他自己都不相信有人能答出来,所以那贵重的蒙祖笔也就是个噱头。

    宋三抬头看着那个最高的灯笼半晌,苦笑道“这是甲骨文呐。”

    高义和高圆儿点了点头,他们两个都知道这是甲骨文,可是他们不认识呀。这里甲骨文倒是比宋三那个时代早了数千年问世。但两世都是一样,除了专门研究考古学的大儒,谁又会懂得这玩意儿。

    就算研究考古学的大儒,也不是人人都懂,毕竟考古学的分科也很多,人的经历有限,而且关于甲骨文的著作,也是极为冷门的书。毕竟这东西确实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这个老文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凑来这些字,组成了这么一句话做噱头,只要翻译对了,就能拿走蒙恬笔。可毕竟没有哪个考古学大儒跑到古平县来猜灯谜,那也太不靠谱了。

    就算真的有懂甲骨文的考古学大儒跑来猜灯谜,怕也看不上那套蒙恬笔的。

    “大哥,你素来博学,可能答出来吗?”高义说完,和孙琦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拉宋三过来,就是想揶揄一下宋三,根本没指望宋三答出来。

    菲儿皱眉道“相公,这是什么字呀?甲骨文是什么?”

    宋三捏了捏她的脸颊,笑道“甲骨文这东西,老圣那个年代已经不用了。怕文王能知道一点。”他说的没错,毕竟甲骨文这东西最大的贡献,是证明了殷商的的确确存在过。王羲之没见过甲骨文,不妨碍他书法天下无双,李白也不懂甲骨文,不妨碍他的诗光耀古今。

    菲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高圆儿捂嘴笑道“原来大哥也有不知道的呢。”他们所有人,其实都挺“害怕”宋三什么都懂,这个感觉可不好。此时倒是都松了口气。

    谁知宋三却笑道“也不是完全不懂,我想想……”然后他就开始想了。

    这天下燕雀很多,鸿鹄太少。能与金翅大鹏比翼的存在,已经不多,何况,还是个女子。

    “何等大幸焉。”宋三喃喃的念叨着。

    他来到这个时代,并且了解了这个时代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去文脉中见一见这些人。那时他就可以亲眼看一看满身兰花香草的屈原了,也可以亲口问一问嵇康,他的《广陵散》究竟是《聂政刺韩傀曲》,还是天地之间最单纯的声音。

    那时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遍地读书人的时代,依然孤独。菲儿崇拜他,也支持他,可是菲儿不懂他。孙琦和高义可以和自己互换生死,可以在蛮族大汉的屠刀下不退一步,可孙琦和高义不懂他。

    所以他爱高圆儿,无关相貌,也无关年龄。她活泼、羞涩,甚至刚强。有时喜欢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第一看到这个女孩儿的眼神时,竟然想道“她或许也想去文脉中,看看。”

    他发现自己爱上高圆儿这么久了,竟然没有动过性的冲动。他是个读书人,可也是个男人,这种事情奇怪的很,他晚上面对菲儿的时候,也会有欲望,可对高圆儿却没想打么多了,他甚至连高圆儿的手都没牵过。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追求的是单纯的,超越肉欲的美,是单纯美学观念的欣赏,而他和高圆儿不是这种关系,他觉得“知音”二字更合适些,或者说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这个词,很常见,可志同道合的人却太少。那些很容易就志同道合的人,恐怕是因为他们的“志”和“道”等级过于低了。否则老圣,为什么没有朋友?

    宋三最讨厌的词,是“国学”。那些国学讲座的所谓“大师”们,认为如今的外来文化是不好的,让我们丧失了过去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讲述的古代文化,就是无数外来文化和华夏文明融合所导致的大气象。中国不应该有国学这个词,因为我们真正的国学,就是海纳百川。

    宋三分析过,这个时代的盛唐之所以没有那些伟大的诗人,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佛教、没有基督教、没有***教、没有拜火教、摩尼教等等。所以也就没有孝文帝时代的外来文化大融合,所以,盛唐需要的气象不够强大。

    李世民仍然是那个伟大的天可汗,孝文帝仍然是那个坚定地要求全国汉化的英明君主,可是这两个伟大的人之间,似乎缺少了一架桥梁。这个时代当然也没有李煜,所以这里的词不像宋朝般盛行。

    如果是在他以前生活的时代,他会毫不犹豫的和菲儿离婚去追求高圆儿,但在这里,他只能尽量让她们共处,虽然有些对不起菲儿,可是这已经无关他读过的任何文章,因为这种感情超越了所有的能写出来的道理。

    毕竟他不是一个哲学家,虽然他喜欢哲学,也有自己的哲学观点,但他毕竟不是哲学家,从灵魂的最深处来说,他是一个诗人。诗人是至情至性的,那和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诗人永远不可能是理智的。

    成吉思汗可能不舍得杀文天祥,也不愿意杀他,就像他喜欢耶律楚材和丘处机一样。但文天祥绝然的逼他杀死自己,因为成吉思汗杀他的那一刻起,这两个文明究竟谁融入谁,已经有了定论。

    宋三经常梦见这些古代伟大的人,前世的、今生的。他过去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抽着烟,想象着自己在稷下学宫和先贤论道,想象着自己拎着酒去见陶渊明……

    后世许多人在网上痛斥儒家思想奴化人心,实在是幼稚的很。如果没有这种所谓的奴化,他们恐怕早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儒家思想”。

    更幼稚的是,许多人痛斥元朝,痛斥清朝,他们至今认为那是简单的外族侵略,认为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并没有对华夏文明造成好的影响。宋三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他想到自己那时的言论,实在有些无地自容。

    就像蒙古人赢了,建立了元朝,但他们的文化彻底同化在了中原文化中。他们曾经试图去除科举制度,从而让中原文化融入自己,可是他们却一手造就了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孝文帝显然比蒙古人更有智慧,他看到了自己民族和中原文化等级的差异,所以他顶住了所有的压力,让自己民族的游牧文化融入中原的农耕文化。这是一个统治者眼界的差别。

    成吉思汗也应该有这种眼界的,可是对于元朝,他死的太早。宋三常常梦见文天祥站在成吉思汗面前的样子,这绝不是一个读书人宁死不屈的故事,这应该是两个伟大文明最顶峰的代表者之间的对话。

    宋三看着满街的花灯,看着红男绿女们发自心底的笑,看着菲儿和高圆儿指着彩灯兴奋的样子,也听着高义和孙琦为一个灯谜争论不休。他也笑了,他思绪乱飞,然后他终于明白为社么任凭中原和其他外族征战,圣人们却从不出手。

    他绝心杀蛮,但他和孙琦想的不同,他不仅仅只有仇恨。杀蛮,是战争。而战争,绝不是为了毁灭一个种族。战争的目的,是改变、是包容,一种文化同化另一种文化。战争的胜负往往并不决定这种同化的主次,决定文化上的胜负的,是文化的等级。

    古平县这个地方,民风淳朴,青山绿水环绕,百姓生活也算富足。这个富足当然指的不是家家户户都像孙琦家那般,只是说生活过的去,多年不出天灾,能有一口饱饭吃罢了。

    华夏的百姓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反抗精神,只要能吃饱饭就能安定。鲁迅曾说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奴性,但是宋三不这么认为,他不否认鲁迅先生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时代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鲁迅用词激烈,是要在国家危难之时呼唤民智,而从大历史环境来看,其实这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社会安定做出的贡献。

    如果没有这种安定的贡献,老百姓一有不顺心的事情便心生反抗,动不动就要造反,就不会有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旦长久的动乱,没有大一统的时代适时地结束乱世,华夏文明早已经断绝。我们过去的历史,就会被称为“古中国”,好像古印度、古巴比伦一样了。

阅读文惊海内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wx.org)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