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章初成天欲览,书生落笔圣贤惊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何况也实在饿了,他一边就着书院提供的清水,一边啃着菜团,目光又落在了放在一旁的说文试卷上。

    “哎……”宋三叹了一声,暗道自己还是放不下,既然放不下,那便写吧。老子曰“夫唯不争”,非是不争,乃是大争之道,大争之道,乃自然之争。因其大争,故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文生考试,若还畏首畏尾,日后何谈封圣。

    况且,只是阐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又不是骂圣,就算有惊人之言,也只是不符合他的文位而已,不代表更高文位的人想不到,想来也不至于被天下人唾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故,天地至理,行而无过。因其无过,故可称圣贤。人如天地,可称完人。完人者,众圣所求之圣贤也。”

    写到此处,宋三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量,一种天地之间最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在他的身上,他手中的笔竟然不受控制自己动了起来,仿佛天地冥冥之中急着看他这篇文章一般。

    “玩儿大了?”宋三一愣,心中暗道不好,本以为写出来也没有什么,可他的一些理论和见解,别说在这个时代,就是在他生活的那个信息时代,也是独有的理论。

    此时监考房中,三位监考正坐着喝茶闲聊,突然司马同文猛地站了起来,手里的茶杯滑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另外两位中年监考几乎同时起身,三人的目光不可置信的看着宋三考房的方向。

    “人言圣道,天地欲观?”司马同文讶然的说出八个字,其他的两位监考也是面色一变。

    “怎么可能?”其中一个考官道“哪个大儒扮成书童来考试了?”

    另一个考官道“怎么可能,意义何在?就是为了吓唬我们?”

    “我的文位!”司马同文突然面色一变,马上盘膝而坐。

    两个中年监考也跟着面色骤变,也紧接着盘膝坐定。不过片刻功夫,三人睁开眼睛互相对视,司马同文突然大笑,起身拱手道“恭喜二位仁兄。”

    其他两人也忙起身,面带兴奋之色回礼道“同喜,同喜。”

    他们竟然在异象之下,文能涌动,成了名士。

    那司马同文还好,早有大儒评价过他的天赋下限也是文豪,可那两个中年监考的天赋,能不能成名士都在两可之间,此时就这么突破了,如何能够不喜?

    一个中年监考道“此人是谁,可为我等之师,当去一拜。”

    司马同文点头道“同往。”

    三人正要出门,却突然听见半空之中传来一个声音道“切莫惊动。”却是此次主考大儒,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八王爷李韦熙开口。

    三人忙停下脚步,暗道此事过大,八王此时定是下了封印,以无上威能笼罩了整个考房,盖因此事若是被蛮族等外族知道,必然引出乱子来。

    司马同文冲天拱手道“大人,可告知恩师名姓?”

    李韦熙似乎犹豫了一下,才道“二百七十四号考房之人。”随即口气又严厉起来,道“此人成就名士之前,断然不可外传,否则吾必诛之。”三人慌忙拱手称是。

    宋三此时已经进入一种玄妙状态,全然不知三个监考已经把他当成老师,继续写道“墨圣之道,兼爱也。非侍人如亲,乃爱人如己,故他人之过,乃如己过,万事责己而不责人,此为‘非攻’也。人人责己,人人无过,故我为完人。及之老圣,称之‘寡民’。寡者,自守其身也。寡身自守,则无过于人,人无过我,则我不责人。人不责人,我为完人。此非孔圣所言教化之道乎?所谓教化,使人知也。知己过而改之,何以愠不知?若无人不知,则人不责人。人不责人,则我为完人。故,大道三千,唯一也。完人之态,道之至也。”

    宋三写完,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把三位至圣的圣道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天下学子为了各家的大道争论几千年,却没有人想过“大道三千,殊途同归”的那个“归”到底归在哪里。

    道是什么?乃是人如天地自然,而人如天地自然,就是完人之态。

    本来这文章不是他的文位能够写就,但天地欲观,犹如天地借其笔言大道,这才能够完成。即便如此,宋三也觉得整个人都要虚脱。

    恍惚之间,宋三突然看到一个人影站在其身前。此人宽袍大袖,不是当下读书人打扮,倒像是先秦装束。这个身影似乎蕴含无上威能,宋三正诧异间,却见此人拱手肃然一拜,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消失不见。

    宋三晃了晃脑袋,竟然不记得那人的具体长相,心中暗暗疑惑,却只道自己累的出现了错觉。看了看天色,才过去一刻,只是方才只吃了半个菜团,刚刚还腹中饥饿,此时竟然饥饿感全无,有一丝饱胀的感觉,甚为奇怪。

    “可能饿过了劲儿吧。”宋三心中暗道。此时却一阵疲惫感袭来,就这么趴在桌子上睡去。

    书院偏房之中,之前那个多嘴文生手捧一本书,心思却没有在上面,两眼盯着考房方向,眉头微皱。随即在一页纸上写下一段奇怪的文字,那纸随即燃烧起来,消散无踪,连灰尘都没有留下。

    终于把默写部分全部写完,大体看下也没有什么遗漏之处,宋三才活动了一下手腕,暗道“好家伙。后世的高考算什么?那些学子放到这里考文生的话,恐怕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之下,定要直接崩溃了。”

    突然感到腹中有些饥饿,宋三从食盒里拿出菜团子啃了起来。野菜混着豆面的菜团子,在他这个现代人士吃起来,并不算多难吃,这种粗粮吃起来很香。但是如果连续吃上一两年,他也不会觉得好吃了。

    何况宋三有信心自己前面的默写全对,保证自己的成绩足以在这次考试中名列前茅。

    其实一般的书童,根本也不用解释道“真正的错误”那一步,基本上围绕着普通人会犯错误,而圣人不会犯错误这一点来写。能把上面所说的全部写完整,已经算是少有的天才,已经可以达到文人的理解水平。这一点宋三是不知道的。

    “先把默写写完吧。”宋三摇了摇头,决定把说文暂且先搁置一旁,拿过一旁默写的试卷,开始答题。

    除了《道德经》之外,大概比例是儒家的经典占了五成,墨家的内容占了两成,包括《墨子》,以及刘徽、张衡、郦道元等英魂的著作。另外道家也占两成,但是因为老子和庄子并不承认葛洪的道教是道家,只认为借鉴了自己的思想而自成一派,而葛洪本人也是以“医”而成英魂,所以其理论一般都被算在接下来百家那一成占比里面。

    而文生的考试里,并不经常出现葛洪、张仲景等医家或道教的学说,一般都是比较常见的兵家、法家等等,而这个时代的人要和百蛮等族征战的缘故,兵家的占比又是最多的。

    之所以把《道德经》刨除在占比之外,实在是因为五千个字对于默写的试题来说,实在不够看。默写的试题多到什么地步?三天的考试,宋三光默写就用了一天一夜还多。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他记忆力比在场其他书童要好的多,所读的书记得要比其他人扎实的基础上。一般来说,普通的书童要把默写全部写完,无论对错都要两天两夜。

    从此这些学子见到或者提及,都要以师礼相待,即便成了圣人也是如此。比如项橐本身只是一个书童,死时只有十岁,终身连文生都不是,但是孔子即便成了至圣,每每提及往事,必然拱手而言其姓名。

    但尊重,并不代表你不能反驳老师的言论,或者批判老师的行为。荀子就曾批过自己老师宋子,但他仍然对宋子行师礼。这是对学问的尊重,也是读书人之所以是读书人、圣人之所以是圣人的原因。

    后世很多人考证宋子并非荀子的老师,根本原因是认为荀子在文章中批判过宋子,认为在“尊师重道”的环境下,荀子不可能对自己的老师不敬。实际上,持有这种理论的人,只知道“尊师”,却不知道重道。他们用现代人的眼光,小看了荀子那时的文化自由。他们不知道的是,荀子那时文化自由的社会氛围,至今都没有再出现过。

    文生考试中,默写部分的试题还是及其简单的,大体上就是道、儒、墨三位至圣的东西,其中儒家的自然最多,另外基本上五千字的《道德经》是必须要有的,因为老圣这辈子就写了这五千个字。

    按照三个至圣必考的原则,也只能考《道德经》。这不但是在文生考试中,就算是其他的国考之中,也是如此。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送分题。

    一个普通的文生考试的书童,如果可以把这道题解到这一步,那么如果不是前面默写错的太过分的话,已经必然考中文生了,甚至成绩不会太差。

    宋三也是写完了上面的分析理解就停下了笔,看着这篇说文,暗暗皱了下眉头。因为写到这里,其实还可以更加深入,但是一旦写出来恐怕惊世骇俗,因为一个普通书童的思维,很难达到接下来这一步。

    还有一种,比如你心慕一个人的思想或者技能,一心钻研其道,但未曾真正拜其为师,甚至都没有见过,也不是那人某个后代传承的嫡系,那么你算是私淑此人,他就算是你的私淑之师。比如庄子就是私淑老圣,他虽然私淑到了亚圣,但是据说老子并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弟子。

    而大儒主持文生考试,那么参加考试的人无论成绩如何,一旦听到大儒诵读经典,从中获利,那么这个大儒自然成为这些学子的行师。

    这次说文的试题,便是“圣贤无过”四字。出处乃是已经殒落的先秦半圣左丘明所做《左传》中的典故,原文是“人孰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孔子曾言“过而不改,是为过矣。”也就是如果错了,而不去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错了。这里的第一个“错”,就是孔子所言“人不知而不愠”,一个人如果无意的情况下错了,君子不会去怪罪,而是指出他的错误,但是指出来那人却仍然坚持己见,强词反驳,那么我们就要远离他,因为那人必然是“小人”。

    而这个题目“圣贤无过”的“过”,正确解释乃是“过而不改,是为过矣”中最后的那个“过”,也就是真正的错误。圣贤不是不会犯过错,而是圣贤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圣贤不会犯“真正的错误”。

    那么如何避免犯错,第一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此为自思自律,俯查自身,第二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为纳言,乃先唐太宗所言“以人为鉴”。

    而在这个重视文人的年代,你甚至可以以一个蒙童的身份去写文章批判圣人,只要说的对,文脉中的圣人可能直接降临在你面前给你行师礼,因为你补充了他们的道。

    当然圣人的纰漏本来就少,就算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也只是说法和理解的误差,所以你在这里批圣的最大可能,就是有人跳出来有理有据的反驳你,指出你对圣人言论理解有误的地方。情节严重的,很可能被天下学子口诛笔伐,活活骂死。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大儒诵读亚圣荀子的《劝学》全篇传遍天下文圣书院,但凡听到的学子,包括监考考官在内都觉得体内文能涌动,对于学过的典籍的理解,冥冥之中增加了几分,待到最后一句诵读完毕后,所有学子和考官纷纷起身,一躬到地道“多谢老师。”

    一个人的老师有很多种,比如马大江就是宋三的启蒙老师。如果听过某个人讲课并且从中学到了东西,那么他就是你的授业老师。如果某人看重收为入室弟子,那么那个人就是你的传道恩师,你与旁人说起,要称其为家师。若是某人无意中的言语行为点醒了你,或者你从他那里无意中学过某种技能,那么他就是你的行师,也就是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阅读文惊海内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